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今天(5日)在台北西門紅樓舉辦「一群人的地方生活課——在社大學習如何成為公共人」特展開幕記者會,期望能透過串聯全臺各地不同社大的師生社群,創造地方多采多姿的公共生活,展現多元豐富的學習成果,並帶給觀眾最活力的學習現場。
「一群人的地方生活課——在社大學習如何成為公共人」特展規劃四大主題,內容從民謠到舞蹈,從寫作到城市紀錄,從傳統信仰到都市發展,包括萬華社大在舊城發展的社群力,新莊、淡水、林口社大看見新市鎮開發的在地行動,以及羅東社大如何面對雪隧開通對宜蘭發展的長期衝擊。另外還有透過舊物再生的維修運動連結社區與組織、為社會鑄造生活方式的公共職人社群,與唱出半島民謠的屏南社大成果。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蔡素貞表示,社大所希望的並不只是單純培養技藝,而更可以成為一個「公共職人」的角色,在社大的學習價值中,其實長期關注如何透過社大整體的課程設計與脈絡,讓民眾可以進入社大的學習園區後,產生不同的化學效應,除了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也開始跟著社大的脈絡嘗試回應社會公共議題。
此次特展自即日起一直展出至明年(113年)1月7日,展覽期間也將舉辦數場活動,包括12月17日將在西門紅樓八角樓二樓劇場,舉辦「在時代變遷中堅持在地的完整——社大的地方協作曲論壇」,由社大與西門紅樓對話彼此所辨認的地方變遷脈絡與構想的地方未來願景,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全促會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