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史前館「我是誰」特展 邀李賢文與哈古感動重逢

2023-11-28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史前館「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邀請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右)與原住民藝術家哈古(左)感動重逢。

史前館「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邀請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右)與原住民藝術家哈古(左)感動重逢。

1971年李賢文發行《雄獅美術》月刊,開創臺灣美術雜誌時代,1991年製作「新原始藝術特輯」,以卑南族的哈古作品數量最豐富完整;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辦「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邀請當年的伯樂與千里馬在睽違32年後感動重逢。

 

史前館「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邀請《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以「我是誰?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奇幻之旅」為題,分享50年來的奇幻之旅及藝術尋路歷程,並邀請原民藝術家哈古一同參與,包括當年負責採訪的編輯、為哈古策展的工作人員及雄獅美術退休同仁都齊聚臺東。

 

1991年《雄獅美術》製作「新原始藝術特輯」,是戰後以來首次以原住民手藝人為主題的媒體報導,當中以卑南族的哈古作品數量最豐富、風格也最完整;同年於雄獅画廊舉辦「頭目的尊嚴:哈古首次雕刻個展」,哈古一舉成名,成為當代原住民創作者的開路先鋒。

 

李賢文分享,當年因《文訊》雜誌的報導知道哈古,1991年3月到臺東建和部落與哈古初相識,深受其充滿故事的作品所感動,5月即於《雄獅美術》推出專題介紹,並於臺北舉辦展覽;他也在現場回顧當時各大媒體對於原住民藝術的熱烈迴響與報導,並呼籲各界更宏觀看待原民文化,重建其文化的主體性。

 

哈古說,過去部落是以漂流木生火,在聚會所裡的火持續不滅,讓長者可以烤火取暖,也是族人的火種,他以木頭雕刻作品,也有薪傳的意涵,以作品紀錄原住民的生活,讓文化得以淵遠流長。

 

因為此次特展,當年慧眼識英雄的伯樂與千里馬再度於臺東重逢,雖不若初相遇的意氣風發,卻多了歲月的歷練與智慧。史前館表示,從當年《文訊》的報導出發,歷經《雄獅美術》的洗禮,成為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展覽,完成了一趟跨越時空的奇幻之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