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德國紐倫堡發明展奪2金2銀 中原大學研發獲國際肯定

2023-11-13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中原大學化工系教授張雍(圖中)深耕薄膜醫療領域,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

中原大學化工系教授張雍(圖中)深耕薄膜醫療領域,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

擁有卓越國際聲望的「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10月底落幕,中原大學今年共有5項參賽作品,最終抱回2金、2銀,中原大學獲獎教師由電機系賴裕昆與電機系廖裕評獲得金牌,機械系丁鏞與化工系張雍則榮獲銀牌,創新發明與科技成果在國際上展現堅強實力,為國爭光。

 

第75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自10月28日起一連舉行3天,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發明展,備受各國關注與高度肯定。2023年共有30國、逾500件作品參展,臺灣代表團表現優異共獲得33面獎牌。

 

電機系教授賴裕昆以「高速網路流量之川流式即時資訊熵值估測」技術榮獲金牌,資訊熵的應用被視為偵測網路異常行為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提出的資訊熵值預估演算法特別適合在可程式化、高速資料上實現。廣泛應用於高速網路設備和雲端資料中心,用以進行流量分析及異常行為偵測等網路安全應用。這項技術能夠即時估測超過100Gbps的網路流量的資訊熵值,並應用於資訊安全領域,有效檢測異常網路流量。具有市場獨特且前瞻性的特點。

 

另一件金牌作品為電機系教授廖裕評「量子計算之互動系統與互動方法」。研發團隊考量到學習量子計算的門檻較高,為了讓大眾更輕鬆地了解量子位元,特別設計一款手機App。這款應用程式提供量子運算的閘選項,使用者可以將結果傳輸至量子運算裝置進行實際計算,同時操作布洛赫球體中的指針呈現最終的量子態。團隊指出,透過這套互動系統,使用者得以深入學習並親身體驗多項量子閘計算的結果。

 

機械系教授丁鏞憑藉「具柔軟輕型化之獵能裝置及其電壓訊號應用系統」成功摘得銀牌。這項發明是一種注重輕量化設計的壓電式獵能裝置,同時具有能夠產生高電壓訊號的感測應用系統。這個元件的特點在於高柔軟度、質輕,並且易於與輔助機構協同作用,產生較大的形變量,進而輸出高電壓訊號。此外,它的靈敏度、功率密度以及機電轉換效率都相當優越,非常適合應用在各種觸發式感測和獵能領域。

 

日前甫獲得「東元獎」肯定的化工系教授張雍,以「抗凝血雙離子型不鏽鋼之人工血管支架」研發成果榮獲銀牌。這項專利代表一種嶄新的金屬表面改質技術,透過雙離子型共聚物(Poly(VPA-co-4VPPS), PAA),以磷酸根作為金屬基材的錨定端,對金屬表面進行雙離子化,提升不鏽鋼的生物惰性和血液相容性。研究團隊強調,他們的目標是為了降低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高死亡率。這項創新技術有望應用於新一代的人造心血管支架,用於治療冠心病、外周動脈疾病和其他血管問題,同時減少抗血栓藥物的需求,以及支架內再狹窄化的機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