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升格後,首次召開環境教育認證審查會,會中通過新增3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包含「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臺北市內湖污水處理廠」及「高雄市臨海水資源中心」。環境部表示,認證通過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具有推廣環境保護、資源保育、ESG等理念的社會責任,可讓國人在安全、專業的環境下得到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歡迎學校、機關團體前往參訪。
「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是全臺唯一生產紫菜種苗供給養殖戶的單位,近年發展珊瑚礁復育,並推動珊瑚礁保育、各類海洋生物資源的種苗培育等工作,進而開展出以「海洋生態復育與保育」為精神的環境教育推廣工作與相關環境教育課程活動,其中以「珊瑚保護與復育」為其特色課程。
「臺北市內湖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臺北市內湖區、大直區及部分新北市汐止區的污水,採用二級生物處理方法,最後經次氯酸鈉消毒處理過後,放流至基隆河。該處理廠希望藉由環境教育課程,讓學員瞭解何謂生活污水及污水處理流程,並透過回收水及再生水的製造與利用,瞭解水資源珍貴。
「高雄市臨海水資源中心」主要工作為將民眾日常生活所產製的污水,透過污水三級處理後,轉化為再生水,以提供產業包括中國鋼鐵等企業的製程使用。該中心並開發以VR(虛擬實境)創新方式講述小水滴的旅行,讓民眾身歷其境了解水資源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