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今天(25日)舉辦「原織原味」原民週系列活動,除了由校內原住民族同學表演傳統歌舞,同時舉辦原民美食展及傳統服飾展。攤位販售和募款所得經費,將用於偏鄉服務。讓今年原民週活動,兼具文化體驗和公益服務的雙重意義。
原民週開幕活動由原友社學生帶來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及太魯閣族原民組曲暖場,現場另設有攤位,販售麻糬、香蕉飯、竹筒飯、小米酒和各種風味獨特的原民美食;校內也規劃原住民族服靜態展,陳列原住民族傳統服飾,不同族群有各自的代表色,介紹服飾代表的文化意涵。
來自泰雅族,負責此次活動的總召宗晨光同學說,本次活動攤位展售收入,將作為前往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和文樂國小偏鄉服務和舉辦國小冬令營之用。未來也會在部落進行長期的深耕計畫,透過寒假的育樂營、參與部落祭典、與族人互動相處等,將自身融入在文樂部落中。
臺北大學學務長胡中宜說,校內原住民同學大多數生長在都市,在未進入臺北大學之前,對固有的原住民族文化接觸不多。透過原資中心和原民社舉辦的各項活動,來引導同學認識傳統,進而認同自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