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2年樂齡教育高峰會議今(19日)、明兩天登場,今年活動聚焦高齡學習政策理念與反思、實踐亮點與創新行動等議題,凝聚中央、地方及基層單位推動樂齡學習計畫的共識,達成跨領域資源挹注與創新的效益。出席高峰會議的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期望透過多樣化的學習,成就嶄新的教育新風貌,豐富樂齡生活。
教育部林明裕次長表示,我國預估兩年後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因此期望透過樂齡教育政策的推動,讓逐漸邁向老化的臺灣社會,能激發高齡者的生命潛能,為健康或亞健康的長者打造終身學習的環境。林明裕次長指出,80多歲的父親雖然不太會使用電腦,但手機操作相當上手,常常透過社群通訊軟體傳訊息和圖片,身為兒子的他也常會給父親一個「讚」;母親則是常去參加社區的歌唱活動,培養個人興趣嗜好。
112年樂齡教育高峰會議由中正大學承辦,郝鳳鳴副校長表示,教育部推動高齡教育已有15年時間,將樂齡學習的理念推廣至全國各鄉鎮市區,成效斐然。透過每2年一次高峰會議,將凝聚推動樂齡學習的地方主管、承辦人、中心主任、推動樂齡大學的學校單位對於樂齡計畫推動的共識,達成跨領域資源挹注與創新的效益。此外,郝鳳鳴副校長也指出,目前普遍以65歲界定為高齡或退休年齡,但從國際趨勢來看,65歲還不一定是老,因此目前有些國家已經把界定高齡的年紀往後延到68歲、甚至到75歲,在中正大學也有80多歲的教授仍持續服務,為社會貢獻己力。期望透過高峰會的討論和交流,能讓教育部所推動的樂齡政策在臺灣各角落發揮成效,「高齡」從弱勢變成是臺灣的強項,甚至成為臺灣的典範。
今年樂齡教育高峰會議一連兩天舉行,議程安排從樂齡學習政策談起,由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李毓娟說明因應超高齡社會,我國樂齡學習政策的現況與未來;此外也邀請地方政府代表與樂齡學習推動夥伴分享樂齡學習推動亮點,主辦單位也透過線上直播,讓更多關心樂齡教育議題的民眾參與。相關活動資訊可上樂齡學習總輔導團臉書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