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東聲音藝術節」在國慶連假期間開跑,今年邀請國內外共11位創作者打造跨域、跨界的藝術饗宴,以雙展區形式呈現10組精彩創作,並辦理一系列工作坊,邀請寶桑國中學生與第一線美術館工作人員訪談互動,揭露幕後心聲,展期至11月5日。
臺東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族群文化底蘊,醞釀出藝文的多元可能,臺東縣政府辦理「臺東聲音藝術節」邁入第4年,委由國立臺東大學策畫執行,以「隱沒的孕震帶」為主題,邀請來自臺灣、荷蘭與日本共11位創作者,以不同創作形式打造跨域、跨界的藝術饗宴,撼動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
相較於破裂到地表的「斷層帶」,隱沒在地底的斷層則稱為「孕震帶」,去年918玉里及關山大地震,揭開孕震帶的神秘面紗,策展人、東大美產系副教授張溥騰說,「想像地球是我們的媽媽,地表是肚皮,地震就如同胎動,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呼喚。」邀請民眾打開耳朵聆聽,跟著藝術家一起感受大地的脈動。
此外,一系列工作坊則邀請寶桑國中學生化身「心靈採集者」,與第一線美術館工作者互動,撿選出一則則小故事,讓平常不易被聽見的幕後心聲浮上檯面。參與學生邱安鍹說,「人的聲音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透過言語與人溝通、訪談,去了解背後的故事、靈魂,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啟發。」
縣府文化處指出,2023臺東聲音藝術節作品包含聲音藝術、數位藝術與科技藝術,以及駐地創作與聲音採集後的全新創作,以雙展區形式,在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及鐵花新聚落275倉庫展出10組作品,展期至11月5日,邀請民眾踴躍前往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