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輟或是需要高關懷的學生,彷彿是風箏,「牽風箏的人」就是牽住這些學生的人,讓這些學生不致飄離校園。教育部於111年與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攜手合作,辦理「全國中介學校戲劇教育輔導支持陪伴計畫」,培育戲劇教育師資,進入學校的高關懷班級開設戲劇課程,協助學校推動中輟預防、追蹤與復學輔導工作。計畫推動至今已2年,讓高關懷的孩子透過戲劇找回學習熱忱與方向。
嘉義縣民和國中慈輝分校今年畢業生、更是縣長獎獲獎人李俊宥,特地北上參加記者會,笑說他第一次上到青藝盟創辦人余浩瑋的課時,還問他是不是拍廣告的那個人,後來發現他上的戲劇課,反而有點像輔導課、心理課,透過這些活動,竟然在很多時候幫助了自己。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親自出席成果分享,他回憶起20年前他在當時臺北縣教育局局長時,他記得那時臺北縣有1099個中輟學生,他認為當時他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讓這些學生不要流離在校園外,他的想法就和青藝盟相同,「只要能帶回一個孩子,臺灣的未來就會更好」。
由於那時青藝盟創辦人余浩瑋常一個人開車衝到嘉義授課再回臺北,教育部在得知青藝盟幫助陪伴許多高關懷孩子,認為要能真正廣助更多高關懷學生,應該培育更多「余浩瑋老師」,111年起再次與青藝盟合作,計畫招募40名學員進行為期半年的戲劇教育師資培訓,並頒發22名戲劇教育師資認證,進入學校高關懷班級開設戲劇課程。
潘部長感性表示,教育部為了協助無法適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而輟學的學生,經由「中途介入」輔導教育措施,共補助15縣市64校88班。很感謝青藝盟願意做一個「牽風箏的人」,用戲劇牽著這群未定向的學生找到人生方向;也感謝所有牽「風箏」的老師們,願意投入專業、時間,帶領孩子們看見屬於他們的未來;更感謝一起參與的民間團體、企業,與政府共同合作把「風箏」牽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