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今年暑假推出「對我來演台語」研習營,帶領國小和國中學生體驗歌仔戲身段、唱詞及印刻、氣球、紙箱劇場等精彩課程,透過7成以臺灣台語教學方式,讓學員在不同的課程學習過程,將台語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國父紀念館為執行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政策,運用現有的教育推廣、生活美學、表演藝術及影音素材等相關資源,邀請挽仙桃劇團及果陀劇團共同規劃、設計及執行本次研習營。挽仙桃劇團是一個以臺灣台語的優美語調作為編創主要使用語言的年輕劇團,結合果陀劇團多年來在藝術教育推廣的經驗,攜手規劃以臺灣台語說唱藝術「唸歌」及「歌仔冊」為題材,帶領學員認識臺灣台語,並以臺灣台語授課刻印、紙箱劇場、氣球等手作課程,結合戲劇表現方式開設多元課程。
本次研習營在8月13、14、15、17、19日舉辦5個梯次,規劃5種課程,分別為:聽歌仔戲演台語-《我身騎白馬呀~走三關》,帶領學員了解歌仔戲基礎表演形式之外,進一步學習介紹歌仔戲常用的曲調《七字調》、《都馬調》、《雜念調》,以及「小生」、「小旦」、「老生」、「三花」等歌仔戲常見角色。看歌仔戲演台語-《看我的!八卦無敵風火劍》,介紹目前常見的歌仔戲小生、小旦身段,如「上馬」、「下馬」、「出門」、「上樓梯」、「下樓梯」、「渡船」,搭配扇子、馬鞭等道具及表現情緒喜、怒、哀、樂等身段。雞胿仔演台語-《在國父紀念館裡的氣球課》,用默劇形式呈現國館的小故事,結合創意與表演,讓孩子自由發揮創意,發揮無限想像力。
此外,刻印國館演台語-《刻印記憶中的國父紀念館》,利用刻章讓小朋友雕刻出人物或動物圖像,不僅訓練專注力與凝聚力,更進一步將國館的故事藉由小朋友的視角呈現出來。紙劇場演台語-《國父紀念館嬉遊趣》,運用戲劇扮演和戲劇活動,結合紙箱劇場的創作與展演,親手製作場景,在國父紀念館留下屬於自己獨特的記憶;果陀劇場與挽仙桃劇團以現代戲劇經驗進行教學展示,讓學員在課程及成果發表中,激發創意、訓練口語表達、展現自我並認識臺灣傳統戲曲之美。
國父紀念館表示,本次研習營採線上報名,國小高年級及國中學生為個人報名,國小中低年級則是親子一同報名,課程免費,相關報名和活動資訊可上國父紀念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