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親子挑戰攀岩 增進互動提升抗壓性

2023-08-03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青少年善用資源、表達需求以及勇敢嘗試,完成攀岩挑戰

青少年善用資源、表達需求以及勇敢嘗試,完成攀岩挑戰

規律的生活作息、適當的社交活動與運動挑戰,有助青少年建立積極的心態和培養心理韌性,臺北市衛生局今年暑假攜手教育單位和民間團體,合作辦理親子攀岩體驗活動,讓參與的父母及青少年透過活動體驗,學習親子合作、需求表達及勇於嘗試。

 

為了讓青少年嘗試不同的運動類型,並增進社交生活,北市衛生局、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和臺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合作舉辦2場親子攀岩體驗活動,活動後引導各組親子以「五感」方式分享經驗。活動帶領者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許立亞心理師表示,攀岩對於多數的青少年而言是新奇有趣的,面對不習慣的高度體驗,以及需要親子協力的情境,每個孩子展現了不同的個性特質。有些學員先從旁觀察學習,做足準備再上;有些學員直接上手嘗試困難的地形,透過挑戰不同路線累積學習,在教練與心理師的帶領下,引導體驗者學習如何運用資源、表達需求以及勇敢嘗試。而家長透過安全繩收放協助孩子完成攀岩體驗,從中體認到信任孩子的重要性,並能從不同角度看見孩子的優勢。

 

北市衛生局表示,青少年面臨學習、家庭與社交生活的挑戰與變動,對他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的壓力感,容易有焦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心理衛生科陳小燕科長建議青少年,可藉由「規律作息」、「適當社交」和「適當運動」來因應壓力。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為變化中的生活建構出穩定的節奏,建議青少年能培養規律的就寢時間與均衡飲食。家長也可從旁引導孩子去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標和時間表,持續給予具體的回饋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與自我效能。

 

運動有助於腦部的化學物質平衡,以及對於身心發展有良好的刺激,能夠激發青少年的動機與樂趣,培養生活中的運動習慣,同時能從活動中的人際互動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社交互動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的一環,根據個別不同的個性氣質,及興趣領域,為孩子創造更多社交場合,發展適合之人際圈及人際技巧,有助於減輕孩子的孤獨感和壓力。

 

為鼓勵青少年利用暑假發展適當的社交與適度運動,衛生局在8月21日、8月22日分別辦理青少年親子攀岩活動與青少年自我成長團體;9月份攜手臺北市立圖書館總圖舉辦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題書展與讀書分享會,相關活動資訊可上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