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學生運用資通科技,培育資訊素養與科學素養,「111學年度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第十四屆原住民族雲端科展」今(31)日上午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實體展出,下午舉行頒獎典禮,96組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學生與指導教師組隊報名,經決選共選出4類60個獎項。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的「原住民族雲端科展」競賽今年邁入第14年,原住民族參賽學生經過線上初選、視訊複審程序,共有16組隊伍(國小組7隊、國中組4隊及高中組5隊)入圍決賽,頒發佳作、銅熊、銀熊、金熊等獎項之外,還有「最佳人氣獎」每組各1隊,以及連續3年參加並進入本屆第三階段審查的「原住民科學榮譽團體獎」,及連續3年指導學生參加並進入本屆第三階段審查的「傑出指導教師獎」,共20位獲獎教師、21個獲獎學校,今年更新增了「探索精神獎」。
國教署主任秘書張永傑表示,為讓孩子透過科學實驗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持續舉辦這項競賽深耕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落實全民原住民族教育精神。
今年高中組獲得第一名「金熊獎」為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農耀 Kalingko」隊,作品名稱「Sapuh Spriq(山葛)‒太魯閣族藥用植物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探討」,期盼能為太魯閣族民族植物知識的應用價值做出貢獻,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國中組第一名「金熊獎」為高雄市立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Ho!Ho!Ho! Mahansiapa!巴楠很會!」隊,作品「物聯網應用於智能農業~以布農族農業為例」,探討以小米文化祭儀為核心的布農族農事,透過IOT 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農場,以解決部落農業所面臨的困境。
國小組第一名「金熊獎」則由臺東縣長濱鄉寧埔國民小學的「寧埔國小」隊奪得,作品名稱「Hekal的海事─阿美族「Rarapi' no Salimpo」潮間帶的傳統採集智慧」,學生李恩熙、李孟恩等人表示,前往潮間帶踏查、蒐集海貝類樣本,找出阿美族人傳統採集智慧裡的科學依據,覺得收穫很多,老師賴奕芸、陳祈宏表示學生非常努力將原住民生活智慧用科學方法整理出脈絡,能奪得大獎很令人欣慰。
國教署表示,今年得獎作品除延續過往的植物主題之外,更融入人工智慧題材,為傳統的原住民族文化注入科技新元素。111學年度得獎名單已公布於「第14屆原住民族雲端科展網站」,歡迎原住民族師生或親子進行科學教育與文化智慧的探索,發揮無窮科研創意,培育更多原住民族科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