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教育局為了將災害防範與自助意識融入校園生活,強化學生防災知能,讓防災成為日常生活,今年暑假在南港高中首次舉辦2天1夜的沉浸式體驗暑期防災營,70位學生一同學習防災避難的標準流程。教育局表示,本次活動內容包括基本火災、水災、風災等基礎災害知識課程,也結合北市消防局的消防、急救包紮及AED、CPR急救術等訓練,增進學生急救實務技能。
教育局每年編列約新臺幣600萬經費,規劃53所防災任務優先安置學校,作為災民無法返家時的即時避難收容場域。今年的防災營就在優先安置學校之一的南港高中進行,讓學員模擬避難收容處所維運模式,並納入特殊情境及對象模擬演練,培養學生面對災害時,冷靜處遇及臨機應變的能力。
教育局表示,本次活動由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郭鴻基主任,為學員介紹大學防災相關科系,滿足高中學生對大學的好奇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營隊現場展示應用災區的救濟物資產品,如便利攜帶的福慧床,為災民提供舒適休憩環境;隔屏劃定區域,給予災民隱私和安全感;化身行動廚房的餐車提供烹飪和供餐設施,確保災民營養補給,減輕災區糧食壓力。
營隊課程設計採沉浸式體驗知識理論與實作搭配,住宿與避難收容處所演練進行分組競圖,針對南港高中活動中心(避難收容處所)環境進行規劃設計,優勝隊伍的設計方案將作為當日住宿與隔日避難收容處所演練的空間配置,透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設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利用厚紙板等材料進行防災物品設計和裝飾,住宿時進行福慧床與隔屏組建的實作體驗,提高學生創造力及防災行動實踐能力。
北市教育局指出,學生具備防災知識與救護能力可讓他們在災害中保護自己和他人,尤其透過防災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應變能力,當災害發生時,就能以正確的防災知識與觀念引導家人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