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將人權理念帶入校園,推出「人權故事行動展」,內容包含言論自由、兒童權利公約等關於人權的主題,九月開學後,這座「行動博物館」將在全國32所學校巡迴,將人權教育扎根。
為推廣並深化人權教育,國家人權博物館將歷年來備受好評且富含教育意義的主題特展,轉化為適合國小到高中學生認識的「人權故事行動展」,國家人權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長黃龍興指出,內容包含言論自由、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故事、不義遺址、兒童權利公約、人權救援運動等5大主題共9檔展覽。
9檔內容包含與言論自由相關的「言論自由日特展一:噤聲的日常」與「言論自由日特展二:銬!我被抓了?!」;與不義遺址相關的特展有「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及「山東流亡學生與澎湖 713 事件特展」;與兒童權利公約相關的「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主題特展—大眾版」與「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主題特展—兒童版」;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故事的「獄外之囚: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女性家屬口述訪談成果展」、「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及人權救援運動有關的「釋放台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
今年有49所學校及單位申請,有32所學校錄取,人權館優先協助偏鄉地區或交通相對不便的學校,因此行動展相較往年在離島、東部地區展出,今年也前進南投縣偏鄉學校。
黃龍興說,今年特別的是首次有獨立書店及特教學校、戲曲學校申請,人權館及審查委員對於獨立書店願意參與推廣人權教育,抱持肯定,未來人權館也將訪視獨立書店展覽成效,觀察將人權由學校教育推展到社會教育的可能;特教學校方面,將會視學生的需求,除了展版外,也提供人權電影或舉辦主題演講,讓特教生透過不同媒材認識人權,並有互動機會;而以師徒制、嚴管勤教為教學方式的戲曲學校,委員認為可將兒童人權帶入校園,讓學生認識兒童人權。
「人權故事行動展」自108年上路到今年巡展將達百所學校,今年的活動預計在9月新學期開始前進校園,同時搭配人權主題出版品、人權電影放映,以及安排專家學者或政治受難者前輩舉辦校園講座。
此外,2024年起,更將攜手與國立員林高級中學承辦的「教育部國教署轉型正義教育資源中心」,透過「112年度補助推動轉型正義教育課程及活動實施計畫」致力提升高中學校借用,使人權資源遍地開花,深化人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