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7月21日到23日在臺北世貿一館展出,為呈現臺北市致力永續淨零的具體成果,環保局將在本次活動中展出包含推動能源轉型、創能儲能用電自發自用示範、後疫情時代強化室內空品認證計畫等,現場還有許多互動體驗,邀請大小朋友前往參觀,共享城市的榮耀,學習落實淨零綠生活,一起攜手邁向淨零臺北。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今年亞太永續博覽會上北市府展攤共規劃六大展區,以模型、影音、實體及數位互動等形式,呈現北市邁向淨零永續的作為與未來願景,包含綠色運輸、智慧綠建築、儲能創能示範、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推動計畫、循環經濟、低碳社區等主題,提升民眾對淨零排放的認知及參與。這次更首次展出2050臺北淨零願景地圖,結合QRcode掃碼互動,讓各界進一步了解臺北市推動淨零的政策,具體落實淨零轉型的氣候行動。
環保局指出,能源轉型是城市邁向淨零的必要手段與過程,現場將展出傳統、可撓式及彩繪等多種太陽能板模型;並把山水綠生態公園的創能、儲能示範場域「搬」到展場,介紹新興及綠色的創能系統、儲能設備,以實體展示太陽能水耕植物來呈現綠能的多元應用。同時將介紹北市今年上半年在高架橋隔音牆、清潔隊停車場、洲美屈原宮龍舟屋等地點推動綠色創能儲能、分散式發電,達用電自發自用的示範成果。
因應後疫情時代,保障市民室內的呼吸健康更為重要。環保局今年推出「室內空氣品質認證場所推動計畫」,讓民眾了解「主動式」防疫概念,如何透過設備提升室內空品、加強防護。展攤特別展示多元的UV-C紫外線殺菌設備,供民眾互動體驗,並有專人解說;同時還有室內空品自動連續監測裝置,可以即時了解現場的室內空品狀況。
除了豐富的成果展示,7月23日上午10點博覽會現場淨零舞臺區的名家講座時段,環保局將邀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授顧洋分享「淨零發展之轉型契機」,以國際淨零發展情勢,探討我國面臨的挑戰,並提出邁向永續城市的策略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