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更多

臺灣自製衛星「獵風者」運往圭亞那 預計9月升空

2023-07-14 發佈 吳晨琳 臺北
臺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天(14日)運往法屬圭亞那,預計9月升空。

臺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天(14日)運往法屬圭亞那,預計9月升空。

臺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天(14日)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運往法屬圭亞那,預計今年9月自圭亞那太空中心(CSG)搭乘Vega火箭升空。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出席啟運典禮,總統蔡英文表示,政府推動《太空發展法》,並將國家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為臺灣建構良好的太空發展環境與體質;期待獵風者升空後,能為氣象及科學研究帶回卓著貢獻。

 

獵風者衛星從新竹科學園區的國家太空中心起運前往桃園國際機場,預計7月17日運抵法屬圭亞那,隨後進入圭亞那太空中心(CSG)整備,進行燃料填充、與火箭對接等工作,並於9月搭乘亞利安公司的Vega型火箭升空,進入550至65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展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訊號接收的任務。

 

總統蔡英文表示,獵風者衛星搭載著結合臺灣學研界所研發的酬載儀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執行面風速觀測的任務,同時也將驗證多項臺灣自製的關鍵元件與技術,為我國產官學研界齊心努力下珍貴的研發成果;獵風者衛星未來將提供許多重要的數據,除了是氣象衛星,更是科學衛星。

 

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獵風者衛星的酬載儀器是學研界共同研發的心血結晶,衛星本體更由超過20家廠商共同合作,打造的過程帶領國內相關產業跨入太空領域,意義非凡,未來的應用將為自然科學與氣象預報提供龐大的觀測資訊,帶來科學及應用上的進步。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歷經8年多的努力,獵風者衛星終於走到起運這個重要關卡。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也表示,太空經濟已成形,並帶動臺灣的太空產業鏈,其中在地面設備部分,2020年至2025年相關產值預估可增加新臺幣800億元,總產值將可達到3000億元;國家太空中心除了研發任務,更肩負產業推動與人才培育的使命。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獵風者衛星初期蒐集範圍將集中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低緯度帶,預估可提供劇烈天氣生成初期的觀測資料,搭配地面雷達的高解析度沿海風場資料,可應用於颱風路徑、強降雨預測,也可進行海氣交互作用等研究及相關應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