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夏季為食品中毒高峰期 食藥署籲民眾食材要洗淨加熱不生食

2023-07-13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夏季為食品中毒高峰期 食藥署籲民眾食材要洗淨加熱不生食

夏季為食品中毒高峰期 食藥署籲民眾食材要洗淨加熱不生食

每年的5月到10月份,是國內細菌性食品中毒發生的高峰期,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醒民眾,盡量不生食,食材應充分加熱後再食用,且用餐時要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洗、鮮、分、熱、存」及二不「山泉與動植,不採食」原則,在享受美食之餘,也能度過一個健康又安全的夏季。

 

國內高溫潮濕的氣候,非常適合大部分食品病原菌的生長與繁殖,尤其5到10月份為食品中毒高峰期,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提醒消費者要落實食品安全三步驟,第一個步驟為洗淨,不管是肉類、水產品或是即食蔬果,調理食用前均應澈底洗淨;第二個步驟為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該過70度,沒有透過加熱會大量生長微生物;第三個步驟為不生食,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的風險。

 

民眾平時在烹煮蛤蜊隔離或牡蠣等貝類時,當殼張開時,記得延長加熱後再食用,也要避免生食,副組長鄭維智補充,預防食品中毒要牢記「五要二不」,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不飲用山泉水、不實用不明動植物。

 

食藥署提醒,假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食藥署也在官網設置防治食品中毒專區,歡迎民眾參考利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