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兒盟調查:兒少每天上網4.6小時 用YT最多

2023-07-1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兒盟呼籲政府、學校與家長一起關心兒少使用網路情形。(兒盟提供)

兒盟呼籲政府、學校與家長一起關心兒少使用網路情形。(兒盟提供)

兒童福利聯盟今天(11日)公布「2023臺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報告,發現兒少使用網路的時間平均每天4.6小時,一週高達32.2小時,比去年增加許多;調查也發現,兒少上網主要使用平臺為YouTube,其次都是社交平臺,包括Instagram、Messenger、Facebook以及抖音,都有過半的使用率,而一半以上的兒少會在11歲以前就自己創立專用的網路社群帳號,並展開交友,有近4成的兒少認為「和一個陌生人在網路上聊得很愉快,我就覺得是朋友」,對陌生網友的戒心比去年下降。

 

兒盟分析,兒少對陌生人的戒心下降,容易有三大類型風險,分別是騙財、騙色及騙個資。資料顯示,平均每五個兒少,就有一個以上曾經被詐騙,兩成一曾遇過網友特殊要求,其中五成九被網友要求交往,另外還有四成一的兒少曾給網友個資,都讓兒少陷入風險中。

 

兒盟發言人李宏文指出,給孩子手機的年紀越來越早、疫後AI蓬勃發展下鼓勵孩子線上學習的資源和時間越來越多,但是否給兒少足夠的「網路識讀」能力讓他們能在同樣充斥著如暴力、仇恨、色情等不當資訊,或是詐騙、假消息、陌生人的謎樣並充滿危機的虛擬世界趨吉避凶懂得自我保護。

 

兒盟建議政府,成立兒少網安專責單位,增加人力編制及獨立經費預算,並參考英國網路安全委員會,建立跨域整合政府、執法單位、企業及第三部門的機制,全面性保障兒少網路安全。

 

此外,建議學校因應網路危害案件提供兒少解決因應之道,以情境式教學及案例教學,增加兒少對於網路安全的警覺性,及各種危害之應對方式等相關知識。

 

家長方面,建議善用各式工具,如使用兒盟製作「網路識讀量表」,提供家長評量孩子是否為網路高風險族群的參考,此外,帶領兒少討論上網安全時,結合《Beat Box 上網安全百寶箱》,以四個步驟,包括:警覺BE-AWARE、探索EXPLORE、約定AGREE、教導TEACH,讓孩子在網路上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瞭解遇到千奇百怪的網友時該如何應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