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螢橋國小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迎接端午節到來,結合食農教育、小田園課程和營養教育,辦理端午節慶包粽趣的活動,上百位親子一同動手包粽子、做香包,小朋友們還體驗午時立蛋的習俗,氣氛十分熱絡。
學務主任陳惠敏表示,端午節最為人熟悉的習俗是划龍舟和吃粽子,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端午節習俗,活動中除了分享端午節的故事外,還讓孩子玩立蛋、自製香包;學校內植物種類繁多,老師還帶著學生在校園中採集艾草、菖蒲和榕樹,動手做艾草掛飾,對學生來說,都是相當新鮮的體驗。
本次活動主要是包南部粽,校方準備了糯米、香菇、蘿蔔乾、花生、油蔥等食材。三年級學生劉庭瑀和母親第一次動手包粽子,覺得相當好玩,也發現要包好一個粽子真的很不容易,特別是在折粽葉的時候,從中體會到包粽子的辛苦。劉媽媽表示,臺北的小孩很少有機會參加端午節的活動,尤其看到孩子親手包粽子的開心模樣,覺得很感動,兩人都非常期待能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螢橋國小美籍外師Dan第一次體驗端午節活動,覺得相當的有趣,除了可以聽到端午節的傳說外,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不但有趣,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餡料包在粽子內。
螢橋國小表示,現代人在端午節不必辛苦的包粽子,但是了解米食在傳統節日的意義,嚼著美食,體會農民種植的辛勞。期望藉由節日連結米食與傳統感情,推廣米食的運用,延續孩子認識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