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粽葉飄香,令人垂涎,目前市售粽子各式各樣,其熱量因內餡種類、烹調做法及不同地區特色而有所差異,1粒「肉粽」平均熱量高達500至600大卡,約等於正常成年女性1餐的熱量,食用過量可能造成體重增加,並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臺東縣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提供健康吃粽妙招。
衛生局表示,粽子屬於高油、高鹽、低纖維食物,熱量相當可觀,且內餡常使用高油脂、高熱量的食材,如糯米、五花肉、鹹蛋黃等,黏性較高且不好消化,吃太多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若三餐飲食份量仍照平時攝取,過多的熱量很可能造成體重增加,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生局建議,製作粽子時,可選擇植物油烹調,避免使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烹煮,以減少飽和脂肪攝取,此外,可添加多種穀物替換精製糯米,選用紫米、五穀米、糙米、燕麥等,不僅增加纖維攝取,還能穩定血糖與血脂。
另外,豆魚蛋肉餡料不宜多,粽子當中常見的餡料,如五花肉、加工肉品等,大多屬於高熱量食材,可選用瘦肉、豆干、毛豆、黃豆等,能在因應時節吃粽子,又能讓身體減少不必要的負擔。
傳統粽子中的膳食纖維普遍不足,營養師也建議民眾,可加入香菇、新鮮紅蔥頭、筍子等,增加整體風味、營養更均衡;另「花生」屬於6大類食物裡的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堅果種子所含不飽和脂肪是身體的必需脂肪酸,可增加好的膽固醇並降低壞的膽固醇,可於包粽時添加一些花生,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