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金車節能減碳大調查 近六成兒少自認「沒養成習慣」

2023-06-01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新泰國中陳玉芬校長分享學校節能減碳教育內容

新泰國中陳玉芬校長分享學校節能減碳教育內容

在淨零綠生活的浪潮下,節能減碳不能只是口號,面對跨世代環境課題,金車文教基金會針對全臺灣國小高年級至國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六成兒少自覺因「沒有養成習慣」導致無法確實執行節能減碳,不過仍覺得「自己」是身旁同儕親友中的最佳減碳高手。

 

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日益加劇,更對自然生態帶來嚴重衝擊,面對切身相關的環境課題,金車文教基金會在今年4月至5月間,以節能減碳相關的「知識」、「情意」及「行為」三大面向,以全臺灣五至九年及學生為受訪對象,進行網路及紙本問卷調查,調查中有約六成兒少自認瞭解氣候變遷會帶來的影響(59.7%),近六成五兒少對於全球暖化感到害怕(64.8%),最擔心的氣候災害分別為豪雨成災(57.4%)及土地乾旱(46.6%),但超過半數兒少難以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

 

金車文教基金會說明,普及能源教育將有助於建立正確節能減碳觀念,有六成多兒少透過教科書與老師獲得正確節能減碳知識(66.4%),其次為媒體新聞(38.2%)及社群媒體(36.3%)。

 

新北市新泰國中陳玉芬校長表示,學生對於環境永續會有認知,但認知之後該如何變成行動,進而成為習慣,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需要扮演更大的角色,所以新泰國中在童軍課,就從金車文教基金會的挑戰卡出發,讓學生開始做紀錄,包括抽取一張衛生紙都可以去討論碳排放,學生透過紀錄之後再回到省思環節,課堂中老師讓學生進行分組對話,藉由討論過程尋找「我們可以怎麼做?」,最終在生活中落實環境友善。

 

金車文教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指出,想減緩與調適氣候危機,除了「我知道」,更要「做得到」,建議同學先從簡單的生活小事著手,有意識地檢視與紀錄日常行為,將有助於建立正向習慣,進而內化永續價值去影響身旁的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