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永續的消費觀念,新北市三民高中國中部的食農教育課,從生活中常見的雞蛋出發,帶領學生體驗生產雞蛋的母雞被關在格子籠飼養的感受,也學習辨別蛋盒外包裝的動物福利標章,認識籠飼、放牧、平飼等不同的飼養方式,了解食物背後的意義。
課堂上,學生們努力把身體縮進桌子下,體驗蛋雞在A4大小格子籠中的生活,與雞糞共處、沒有隱私的產蛋環境、無法沙浴止癢的痛苦。陳忻妤說,蛋雞很可憐,沒有自由空間,一天也吃不飽,長期過這樣壅擠又無聊的日子可能會生病,體驗後真的很希望身為蛋雞能有自由跟隱私的空間。
另外,學生也學習辨識蛋盒包裝上的動物福利標章,認識平飼、放牧、豐富化籠飼等不同的飼養方式,八年級的賴俊澄也從包裝上發現消費陷阱,他說,有些包裝上標榜回歸自然、追求健康,卻沒有動物福利標章,可能其實還是格子籠飼養。
授課的鄭老師說,因為遇上蛋荒,原本還有點擔心沒有蛋可以上課,課程內容包含雞蛋料理、雞蛋的比較與挑選,一日蛋雞體驗與動物福利,也討論蛋荒發生的原因與永續環境的議題,希望孩子從生活中常見的雞蛋去思考消費的價值,每一個消費選擇可能是幫助產業,也可能是對生產者的贊同,體會到食物背後的意義,一起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