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第3個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臺北市立動物園明天(2/18)將舉辦《翻轉瀕危·我想活下去-Save the Pangolin》活動,讓大小朋友認識野外穿山甲所面臨的威脅及了解保育方式及保育成果,也透過遊戲闖關活動,提升民眾對動物保育議題的關注並付諸實際的保育行動。
動物園推廣組張珮詩小姐說明,人類的活動對環境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在非法盜獵下,使得全球野生穿山甲面臨極度瀕危的情況。為了能喚起民眾對於保育動物的認識,今年在2月18日迎接「世界穿山甲日」的到來,特別從上午10點30分到下午2點30分在臺灣動物區入口保育牆,推出一系列闖關活動與親子民眾互動。闖關內容不但有趣也深具創意,像是透過拼圖讓參加者瞭解流浪犬貓的襲擊對穿山甲的傷害;由於穿山甲身上的鱗片被認為具有食補功效,常用來製成中藥材,因此也讓民眾從中藥材中尋找穿山甲鱗片,學習如何避免吃到野生動物製成的中藥材;許多野生動物也被作為山產料理的食材,遊戲中也讓參與者從山產店的菜單,挑選出建議食用或建議不食用的料理,提升民眾對保育動物的知識;完成闖關者,除了能獲得穿山甲造型DIY明信片,還有機會參與抽獎獲得限量保育福袋。本次活動也在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等單位協力下,提升民眾對動物保育議題的關注並付諸實際的保育行動,活動詳情可上動物園官網查詢。
動物園獸醫室賴燕雪主任表示,根據臺灣野外穿山甲救傷統計資料所示,近年來救傷原因占比最高為「創傷」,像是被流浪動物攻擊或是汽機車撞擊路殺等,其次則為「健康但被民眾誤撿」。由於穿山甲性格謹慎,緊戒時會蜷曲身體、一動不動,容易誤認為受傷,建議民眾在野外看見無明顯外傷的穿山甲,只需將穿山甲放置在原地或小心移至周圍人車較少處,穿山甲在確認周遭安全後便會自行返家,千萬不要隨意餵食甚至帶回照顧。若發現有明顯外傷的野生動物需救援,則建議立即通報相關單位處理,民眾可聯繫各縣市動物保護處,或搜尋較近的野生動物救傷中心。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去年4月有2隻園內繁殖的穿山甲「果寶」及「潤喉糖」,遠赴捷克「布拉格動物園」擔任保育大使,透過教育展示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穿山甲,並肩負建立穿山甲域外保種的重要使命。而在前兩週,動物園收到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潤喉糖」順利產下一隻穿山甲寶寶,這也是首次在歐洲出生的臺灣穿山甲寶寶,開創了穿山甲域外保育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