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將至,家戶忙著大掃除、預備年節佳餚,臺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提醒,冰箱是食物保鮮的必備家電,但「不是食物的時光暫停機」,冷藏、冷凍只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無法讓食物永久保鮮,煮過且未沾到口水的食物,冷藏頂多保存3至4天、冷凍最長切勿超過半年。
農曆春節長達10天,許多家庭陸續採買年節所需食材,把冰箱塞得滿滿,不夠放再買個冷凍櫃,爭取食物的保鮮空間,對許多家庭主婦來說,冰箱就像是食物的「時光暫停機器」,對此,東基營養師張亦凡表示,食物保存在低溫環境下,確實能減緩微生物繁殖速度,避免食物腐敗,卻不代表能永久保鮮。
她指出,熟食可在冷藏保存3到4天,冷凍則視不同種類食物,可保存2至6個月,若是吃剩獲沾到口水的食物,細菌較多,會加速腐敗速度,像是吃剩的晚餐在冷藏冰了一夜就酸掉,即與食物沾到較多細菌量有關。
而新鮮生食在冷藏頂多1至2天就應煮熟並食用完畢,肉類的保存時間與種類、分切大小也息息相關,如整塊牛排可在冷凍保存6至12個月,切成小塊的牛肉因體積小,能夠沾染微生物的表面積就越大,在冷凍只能保存4至6個月。
另外,冰箱也常見開封的罐頭食品或調味料,張亦凡提醒,罐頭食品上的保存期限僅適用於未開封狀態,開封後就應盡速吃掉,若無法一次食用完畢,也須置換到保鮮盒加蓋冷藏,並在3天內吃完;醬料亦然,開封後須存放於冷藏,雖保存時間可較罐頭食品長,但仍需在1至6個月內使用完畢。
張亦凡指出,冰箱畢竟是家電用品,需要使用者妥善處理食物才能充分發揮保鮮功能,她強調,7至60°C是微生物繁殖速度最快的「危險溫度帶」,因此食物越快放進冰箱越安全,並妥善密封包裝及標註冷藏、冷凍時間;生、熟食應分區放置,減少食材水分散失、竄味及交叉汙染的機會。
另外,冰箱溫度應定時檢查,讓冷藏溫度維持在0至7°C、冷凍溫度維持在-18°C以下,切勿讓冰箱冰到滿出來,只放6、7分滿,讓食物有間隔距離,冷氣有效循環,冰箱溫度才能維持在安全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