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全國教育與文化科長聯席會議」1月5日、6日在臺東縣舉行,會議第二日安排參訪臺東縣立卑南國民中學,分享設計專業進入校園改造後、所展現的校園環境,進而引發的創新教學模式與校園生活教育。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為臺灣史上設計與教育體系首度合作的校園改造計畫,目的是協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與專業設計團隊合作,透過校園環境再造,為師生導入設計思維,除了解決環境使用問題、提升美感素養以外,更是教育改革的具體作法。
今(6)日由卑南國中九年級學生張攸旋、陳雨葳及王紫芸負責導覽,先從校門口開始的「校門轉角花園計畫」,透過導入設計思考與師生共同維護,讓學校大門成為與社區美感接軌的起點,落實美感教育從校門開始;接著是兩間不同設計風格的「美學典範學習教室」,讓教室成為美感浸潤的場域,落實美感教育從校園生活開始;最後是職探中心的DIY美感實作,與會貴賓透過自己動手完成護唇膏及杯墊開瓶器,體驗手作同時正是美感的輸出和輸入,也是是培養專注力、意志力、洞察力和判斷力的基石。
臺東縣教育處長林政宏表示,除鼓勵學校參與校園的美學改造計畫,在教育現場持續推動「師生參訪藝文場館」、「廁所美學改造計畫」、「藝起來尋美美感體驗計畫」、「兒童合唱團」、「青少年弦樂團」及「師生陶藝計畫」等都是縣府對於美感素養提升的投入與支持;美感教育必須長期深耕,更要從小扎根,經由時間的積累與發酵,培養孩子具有美的內涵與表現,進而成為最「美」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