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鼓勵聽障孩子以畫筆表達心情 教師:畫畫比起文字更療癒

2022-12-10 發佈 邱祐慶 臺北
每個孩子的蛻變與成長,對詹麗慧而言就是最好的鼓勵(教育部提供)

每個孩子的蛻變與成長,對詹麗慧而言就是最好的鼓勵(教育部提供)

臺中市立啟聰學校詹麗慧老師從小喜歡畫圖,成為特教老師後,更透過畫圖方式引導沒有口語溝通能力的孩子們以畫筆表達心情。投身啟聰學前教育長達33年,拿下今年教育部師鐸獎肯定的她,特別感謝臺中市立啟聰學校團隊、曾經教過她的師長,以及學生和家長,讓她在特教路上持續前進。 

 

詹麗慧說,聽障生打從出生就不知道「聲音」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她透過畫圖方式,帶領著這樣的孩子們從小學會認字。並以口語方式讓他們可以慢慢拉近和一般人的距離,再以手語介入協助溝通。

 

因為任教的孩子們多數不會說話,詹麗慧每週末都會請孩子們以繪畫方式寫日記,隔週一的課堂上,再安排孩子們分享日記內容。她觀察,比起文字書寫,畫畫比較沒有防衛性,更具備療癒效果,透過繪畫,詹麗慧得以瞭解孩子們的家庭生活與心情。從孩子們選擇什麼顏色的畫筆、筆下畫出什麼東西,繪畫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都能幫助詹麗慧成功的走進聽障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並適時地給予鼓勵和回饋。 

 

每逢寒暑假期間,她更會安排各種研習,希望能培養他們更多技能,藉此幫助更多孩子。對於學前教育的特殊生,詹麗慧認為,「不需要給他們太多拘束,只要有方向、有目標,其餘就讓他們輕鬆學習,一點一滴把能力累積上來。」  

 

詹麗慧也與學生家長合作,安排親師生一起旅行。透過這樣的方式,她一方面可以藉機觀察家庭互動狀況,另方面也可透過旅途中空檔,傳授家長家庭生活的技巧,讓家長們彼此學習,進一步拉近親師生間的距離,為特殊生的成長帶來更正向的環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