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樂在攝影展現不老創造力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動創意增齡活動

2022-11-1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在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創齡活動,長者在參訪影像展覽中打開互動話題

在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辦創齡活動,長者在參訪影像展覽中打開互動話題

迎接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為了滿足年長者對文化參與的需求,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舉辦「藝術增能量-創意增齡實踐座談」,以攝影為主題,邀請3位藝術教育、藝術治療領域專家提供體檢建議,鼓勵將藝術資源融入高齡服務,促進長者創造活躍意識和福祉,打造積極的創齡生活價值。

 

從相機到手機,攝影隨著科技演進成為親民且容易上手的工具,除了紀錄生活當下,更讓每個人都能以影像媒材進行創意表達。在高齡化的社會趨勢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近用,以目前「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展覽中的當代影像作品為素材,透過導賞吳天章、陳順築、藍仲軒等藝術家的精采作品,打開樂齡長者間的互動話題,引導他們樂於觀賞攝影藝術的心境;同時,在活動中鼓勵參與長者體驗重組拼貼的當代藝術創作手法,用影像打造出遼闊的想像空間。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修復研究所劉婉珍教授在本次座談中表示,臺灣雖不是最早出現高齡化的地方,但數據卻急速攀升。由於多數人懷有「老即衰弱」的刻板印象,造成人們害怕變老,「創齡」的主張和行動即是翻轉這種成見。創齡是「創意增齡」(Creative Aging)的簡稱,在腦神經研究的實證中發現,即使年齡增長,長者仍可持續展現自身創造力及學習成長。高齡者可透過參與社交活動以及藝術創作,持續地促進心智活躍。尤其當觀眾進入到藝文館所,就會得到很多的驚奇,劉婉珍教授鼓勵帶領者透過與藝術對談的型式進行互動,「長者觀看到的,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合作設計長者活動的藝術治療師呂冠廷分享,要規劃成功的創齡活動,必須盡可能掌握參與對象的背景,如了解他們的攝影經驗、體力、專注力、溝通語言,甚至是當天情緒,做好充分前置準備,以妥善面對活動上的突發情形、需求。當藝文場館遞出溫柔支持的手給予友善輔助,能夠鼓勵年長觀眾主動打開感官探索體驗,他們在活動期間的感受表達也更加明顯突出。在這次的創齡系列活動中,便可看到樂齡參與者在課後主動分享彼此手機裡相片美景的熱絡景象。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吳明富副教授指出,攝影是最貼近生活的媒材,甚至早在1850年便有精神科醫師將攝影技術運用在診療上的案例。他也帶來與婦女救援基金會合作的「阿嬤育療工作坊」案例,回顧自己陪伴慰安阿嬤們一起玩攝影的過程,透過攝影增進了阿嬤們的成就感、自信,同時在活動中梳理了自我的創傷經驗,獲得情緒昇華、自我成長。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11月舉辦多項「聚焦當下 樂在攝影」創齡活動,結合展覽、典藏資源,推動攝影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的高齡友善體驗,未來將結合跨領域專業及公私部門,持續推動創意增齡的文化近用活動,鼓勵更多年長民眾在攝影藝術中開展身心愉悅的樂齡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