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秋冬季節腸胃炎病例增多 孩童腹瀉勿隨意給藥

2022-10-20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食藥署表示,孩子腹瀉時要謹記了解上吐下瀉原因、適時補充水分及正確使用藥品

食藥署表示,孩子腹瀉時要謹記了解上吐下瀉原因、適時補充水分及正確使用藥品

秋冬時節,是感染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疾病好發期,常伴隨上吐下瀉症狀,讓家長焦頭爛額、無所適從。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民眾要謹記「了解上吐下瀉原因」、「適時補充水分」、「正確使用藥品」,「妥善清潔」等四項要點,給予幼童正確且妥善的照顧,避免症狀加劇。

 

天氣轉涼,病毒也隨之活躍,臺北市藥師公會蘇柏名藥師表示,小朋友腹瀉原因以病毒性腸胃炎最為常見,主要是受到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醫生多半是開立症狀治療的藥品,目的在緩解症狀和避免脫水。

 

蘇柏名藥師提醒,孩子腹瀉時,家長應先帶孩子就醫,由醫師判斷腹瀉原因,千萬不可自行餵食成藥。曾有個2歲男童因病毒性腸胃炎而腹瀉,家長拿了大人吃的止瀉藥給孩子服用,卻造成小孩腸阻塞、腸破裂。腹瀉是因發炎反應造成腸胃道蠕動加快,可使病原體快點排出,止瀉劑將減緩腸胃蠕動,雖然可以停止腹瀉,但病毒或細菌會繼續留在體內繼續作怪。

 

此外,孩子出現腹瀉未必是壞事,腹瀉可將體內髒東西排除,在急性期可先短暫禁食,讓腸胃得到足夠的休息,再逐步以少量多餐方式,給予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吐司、白粥。也要留意孩子是否有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蘇藥師表示,有些家長會買運動飲品補充電解質,但如果買到鈉鉀含量不平均的運動飲料,可能會導致病情加劇。

 

由於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可透過糞口傳染,如果與病人分享食物、接觸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泄物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處理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時要格外小心,避免汙染周遭環境。此外,可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潔與消毒清潔消毒家中環境,其他同住家人要勤洗手,尤其是進食或準備食物之前,避免交叉感染。

 

食藥署提醒,家中如有孩童出現上吐下瀉症狀,應先了解原因,並注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醫師開立的藥品應確實遵照醫囑及藥袋標示使用,如有不了解藥品使用方式,可諮詢藥師,以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