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消基會檢測進口蔬果農藥殘留 清洗三步驟確保食用安心

2022-10-13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消基會黃怡騰董事長(中)、胡峰賓發行人(右)與凌永健檢驗長共同說明採檢結果 (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黃怡騰董事長(中)、胡峰賓發行人(右)與凌永健檢驗長共同說明採檢結果 (消基會提供)

根據過往檢測數據顯示,國外進口蔬果雖然經過海關邊境檢驗程序,但仍有農藥殘留的疑慮,有鑑於此,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針對市售進口青花菜、葡萄與蘋果等國外進口蔬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發現有1件蘋果樣品的農藥殘檢不合格。

 

消基會搜尋歷年5月份臺灣進口量較多的蔬果,包括青花菜、葡萄與蘋果,其中葡萄與蘋果名列在美國「環境工作組織」發布的最「髒」12種蔬果清單中,青花菜則為臺灣消費者經常食用的蔬果之一。消基會在今年5月,針對臺北市與新北市的量販店、超市等販售通路進行採樣,共計取得18件樣品,其中包括8件蘋果,分別來自美國、紐西蘭、智利及南非;7件葡萄分別來自澳洲、智利及日本;3件青花菜則分別來自美國及越南。

 

檢驗結果發現在8件蘋果樣品中僅有1件未檢出農藥,其餘7件檢出1至4種農藥,其中美國進口的「翠玉蘋果」更檢出不得使用於蘋果的「陶斯松」,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7件葡萄樣品檢出1至6種農藥,皆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3件青花菜樣品則皆未檢出農藥。

 

消基會胡峰賓發行人表示,雖然這次檢測合格率與農藥使用種類、數量都明顯比過往較佳,但民眾在選購時仍需多加注意,並且強化清洗蔬果的細節,首先將蔬果浸泡在清水中三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第二個步驟是沖洗,打開水龍頭,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的農藥帶走;最後再做切除的動作。

 

消基會也建議民眾遵循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選購當季、在地、色彩多樣、原態水果,養成「3蔬2果」的健康飲食型態,希望能在降低攝食農藥的風險下,吃得健康又安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