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為國際失智症日,國際失智症協會發布2022全球失智症報告並指出,有計畫的診斷後治療、照護和支持可顯著改善失智者生活品質並盡可能地保持獨立。臺灣失智症協會向政府提出呼籲,應將失智症診斷後治療、照護和支持」視為基本人權,並在國家失智症政策綱領中積極發展並健全失智診斷後照護制度,協助失智家庭在各疾病階段避免陷入照護迷航,而釀成照顧悲劇。
為了解失智症診斷後的各種經歷、觀點及感受,國際失智症協會於2022年5月進行全球線上問卷調查,蒐集來自68個國家、近3千筆資料。調查結果指出,眾多失智者表示沒有獲得任何診斷後的支持服務,58%的失智者表示他們在診斷後無專業人員提供建議和導航的協助。國際失智症協會認為各國政府應重視此議題並立即改善,為2050年的全球1.39億失智人口做好準備。
目前推估國內有超過31萬人罹患失智症,臺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肯定衛生福利部顧及失智家庭多元需求,在106年起即開始推動「失智照護服務計畫」,迄今建置超過100所「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由經專業訓練的個案管理師提供疾病相關照顧諮詢與連結醫療照護等資源,並設立500多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認知促進、延緩失智活動和家屬支持服務。
針對衛福部預告112年起將取消符合長照需求等級2-8級的失智者共同獲得長照A單位及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管服務的權利,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的個案管理師是穩定失智家庭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強烈建議政府應同等重視失能與失智的照護需求,將失智症個案管理服務制度正規化,促進與長照服務之間的銜接與合作,打造無縫接軌的連續性失智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