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應用AI預測捷運人潮 中正高中AI專題發表展現跨域學習成果

2022-08-2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受到疫情影響啟發,中正高中同學運用預測模型進行演算,研發「捷運進出站人數預測App」

受到疫情影響啟發,中正高中同學運用預測模型進行演算,研發「捷運進出站人數預測App」

臺北市中正高中舉辦第二屆AI學程學生專題發表會,主題包括「AI視覺辨識自走車」、「AI智慧拼圖」、「AI自動實驗室」、「捷運進出站人數預測App」等,展現學校推動智慧教育、鏈結產學資源的學習成果,實現以跨域素養為重點教學的目標。

 

為了有效掌握學生AI專題製作進度,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每個月都會與各組同學討論內容、了解準備進度。江校長說,原本擔心前段時間因疫情而實施居家學習,會影響到專題製作的準備進度,但同學們在成果會上所呈現的成果是相當完整,令人驚艷。同學們在專題製作過程中,除了學會從失敗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外,並將AI技術應用在生活中,讓想法變真實,也從生活需求中找到進步與改善的方法。

 

受到疫情影響而啟發,同學們設計研發「捷運進出站人數預測App」,鄭宇恩同學說明,這是利用政府公開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運用預測模型進行演算,開發出能預測臺北捷運各站點的進出站人次的運算模組,期望精準的預測能讓乘客避開搭車人潮,降低群聚風險。為了完成這項專題製作,同學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自學程式設計和軟體應用,像是嘗試不同的AI模組進行資料演算,過程中也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資訊應用能力。曾子宸同學則表示,目前只能預測捷運各站點進出人數,無法得知在搭乘捷運過程中會遇到多少人,未來將會朝向這方面繼續發展。

 

「AI視覺辨識自走車」受到市面上自駕車漸趨盛行的趨勢影響,結合自身所學,透過訓練jetbot自走車進行視覺辨識,除能進行基本的車道沿線運行外,更成功地開發了緊急剎車與辨識紅綠的自動停止/起始的功能。「AI自動實驗室」則從實驗課程收拾器材的繁瑣作業獲得靈感,結合智慧機器人手臂與視覺辨識能力,成功使機器手臂夾取不同類型的實驗器材,並分別、依序地放回置物櫃中,讓人力與時間運用更有效率!

 

而AI人工智慧亦能運用於人文藝術領域,「AI智慧拼圖」便抱著這樣的理想,撰寫程式進行視覺辨識訓練與機器學習,試圖創建能快速重組破碎圖片的程式。從這些專題的主題中,看見學生從生活中取材,發揮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創意展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