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陽明交大志工團串聯專長 偏鄉義築之旅體會生活

2022-07-06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陽明交大東南亞國際志工團與臺東縣興隆國小合作推動義築計畫,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串聯各自專長,分工協力,在校園中打造自然建築。

陽明交大東南亞國際志工團與臺東縣興隆國小合作推動義築計畫,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串聯各自專長,分工協力,在校園中打造自然建築。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東南亞國際志工團因應全球疫情,將服務能量轉往國內,暑假期間,師生團隊前往臺東縣興隆國小,在校園中打造自然建築,14位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串聯各自專長,分工協力,在過程中培養並開發新技能,也經由義築之旅,體會生活的不同面貌。

 

在建築所許倍銜教授帶領下,志工團學生在3到6月間,經由服務學習課程展開一連串培訓,並至興隆國小進行測量以及環境踏查,了解校方需求,5月設計提案經興隆國小師生確認後,開始進行材料與工具等相關準備,6月底正式動工。

 

14名團隊成員來自土木系、電機系、機械系、人文社會學系及不分系等各領域,也有跨校選課的清華大學學生,然而多數成員都是建築「小白」,除了在行前的密集訓練中,逐步累積建築理論與實作經驗,施作時更展現各自的專業技能,分工協作,發揮團隊最大效益。

 

來自清華大學的楊天玉說,如機械系的同學對於結構很敏感,土木系同學掌握地基測量、放樣,電機系同學負責水循環系統架構,不分系同學善於接洽、協調,而和她一樣來自人文社會科系的團長洪瑞隆,2人則規劃田調,發想、採集自然文化元素,「在建築領域拉一條直線,串聯並延伸彼此的專長。」

 

除此之外,也有學生在施作現場發現自己的新特長,被封為「線鋸王」的洪瑞隆說,開工沒幾天突然就學會使用線鋸機,而且一用就上手,備受團隊成員讚賞,「覺得學會一技之長很重要,很有成就感。」

 

具備野菜植栽、雨水循環灌溉功能的自然建築,歷時9天建造完成,期間志工團隊日以繼夜趕工,全身心投入,洪瑞隆表示,期待這棟建築能作為興隆國小推動生態、環境、食農與文化教育的學習場域,幫助偏鄉學童拓展對世界的想像與認知,而透過這趟義築旅程,也讓自己跨出舒適圈,走出不一樣的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