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立故宮博物院館校合作計畫的支持下,臺北市北投國中資源班同學前往故宮北院進行參訪,在館內導覽志工活潑生動的解說下,同學們充分投入對展品的觀察、情境想像,除了對古文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外,也啟發了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特教組組長曾佩筠表示,由於資源班同學大多因為家庭因素,較少有機會能接觸藝文展演活動,透過這次的故宮參訪,讓學生能增進不同的生活經驗。資源班30位同學分為6組,分別由導覽志工引導到各個展間進行作品介紹。曾佩筠組長和黃意嵐老師表示,導覽志工事先了解學生的狀況和學習程度,調整解說內容,並配合日常生活情境,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學生清楚了解古文物的歷史典故。故宮團隊也特地調整俗稱「故宮三寶」展品的展期,讓同學能一覽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三寶,完成導覽人員口中「煮火鍋」的任務。
第一次到故宮參觀的李姿慧同學說,導覽老師以淺顯易懂的內容說明古代人所使用的器具用品,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皇帝和皇后身上所穿戴的衣服和配件,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也對古代歷史和文化有深入的認識。
這次參訪約有9成的學生是首次來到故宮,本以為是走馬看花,但在導覽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除了專注聆聽、觀看展品外,也積極發問。曾佩筠組長表示,有幾個平時在課堂上較為調皮且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對故宮文物展現高度興趣。在參觀的過程中,他們散發出與平常不同的專注神情,積極又有禮貌地向導覽志工提出問題,很想瞭解展品背後的故事,甚至回到學校後還持續討論當天看到的文物。曾佩筠組長認為,對比在課堂上看著死板板的歷史課本,透過導覽所帶入的歷史故事,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未來的學習。
黃意嵐老師表示,同學們除了認識故宮的古文物外,也有新奇趣味的互動體驗。像是在「華麗的魔法屋」展中,以3D動畫形式讓同學們認識洛可可時代的藝術藏品,同學們相當驚奇也覺得有趣,透過這次的參訪,讓同學們親近藝術,開拓視野。
近年來館校合作、友善平權的概念逐漸普及,許多館所都主動提供偏鄉或身心障礙學生友善的服務,北投國中資源班同學樂遊故宮北院參訪活動,在透過教師與行政團隊的努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跨越交通等障礙,飽覽天地萬物及人類千古文明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