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111年度「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融入幼兒園課程補助計畫」 今起申請

2022-05-10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老師使用閩南語說三隻小豬的故事

老師使用閩南語說三隻小豬的故事

為了讓閩南語向下扎根及促進語言傳承,教育部國教署持續鼓勵公私立幼兒園申請「幼兒園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每學年申辦的幼兒園班級數量穩定上升,從105學年度10園37班參與試辦,到110學年度擴大到84園317班參與。111學年度計畫申請即日起到5月30號止受理有意願的幼兒園向各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申請。

 

像是嘉義市立吳鳳幼兒園,有9個班,全園參與計畫長達5年,園內資深教師閩南語能力良好,加上鑽研閩南語領域專家的人力充足,有助於營造園內學習閩南語的氛圍。沉浸式的學習氛圍,更是擴展到家庭及社區,並將閩南語融入到幼兒日常作息及課程活動,像全園性活動、大肌肉活動、轉銜活動、主題活動、用餐時間及親師交流等。

 

家長對這項計畫皆表示肯定,也有祖孫情誼因使用閩南語而更加深厚,且明顯感受到孩子講話越來越「紲拍」(流利);新進教師也表示,與資深教師共同學習閩南語,增進彼此感情,也從備課過程及參與閩南語增能研習,學會許多在地用語,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

 

彰化縣大西非營利幼兒園參與計畫邁入第3年,第1年實施時,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簡單的閩南語,像是在吃飯的時候,老師詢問幼兒:「你欲食大碗抑是細碗的?(你要吃大碗的或是小碗的?)」並播放閩南語童謠給幼兒聽、將閩南語融入教室環境布置中,營造閩南語的學習環境。

 

經過第1年的摸索,老師開始嘗試編寫適合幼兒唱的歌謠,透過琅琅上口的旋律,鼓勵幼兒開口唱出閩南語;另外,老師也發展主題課程,將學校附近的社區資源融入教學,規劃以「輪胎」為主題的活動:除了自編歌謠,也以閩南語描述輪胎的外觀、進行教學活動,並帶著幼兒們拜訪機車店,機車店老闆以閩南語介紹機車及輪胎的小常識,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讓幼兒持續接觸閩南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