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調查:8成7兒少曾有社群恐慌症 新交友軟體潛藏危機

2022-02-22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兒盟記者會呼籲各界注意兒少網路使用情形。

兒盟記者會呼籲各界注意兒少網路使用情形。

兒盟針對兒少進行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結果發現有6成6的兒少認為網路交友比現實容易,也有近8成7的兒少曾出現「社群恐慌」狀況,出現焦慮、比較等心態,專家建議家長要多注意青少年的網路使用與交友情況,並適時提供協助。

 

青少年使用網路非常普遍,但出現一種新興的「社群恐慌」現象(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這種現象造成的焦慮感會讓人持續想知道別人動態、行蹤,陷入與對方比較的心態,也會因為害怕錯過各類訊息,不斷想與社會或大眾聯繫,反覆查看社群並增加使用時間,兒童福利聯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李宏文指出,調查發現,有86.9%兒少曾有任一項FoMO狀況,遠高於美國成人比例,而這些情況也造成23%的孩子已產生如孤單、自卑等負面情緒。

 

調查也發現,Messenger、FaceBook、IG等仍是青少年最喜歡用的社群媒體,但是最新的一款「Zenly」APP,更受到青年朋友喜歡,約每三人就有一人下載使用,李宏文指出,「Zenly」為刺激使用者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加入平台,會用增加一定的好友數即可解鎖軟體相關功能或符號等方式,吸引使用者到處加友,也讓兒少更有機會接觸到來路不名的網友,也讓兒少暴露在風險中,調查就發現,有3成6使用「Zenly」APP的兒少遇到網友提出如交朋友、傳個人照片等特殊要求,比其他未使用者多了近一倍。

 

李宏文警告,這款APP會主動定位並偵測使用者的位置,讓好友得知使用者移動路徑,甚至連對方手機電量與充電時間都能掌握,該程式還以能精準偵測好友作息時間,並依據顯示其為該好友住家或學校等圖示等,甚至在解除裝置後,仍無法消除,恐怕將暴露個資,影響兒少的人身安全。

 

兒盟建議平臺業者,應該針對APP提供警語並告知求助管道,學校也應加強網路素養培育課程,並成為學生可求助對象,家長也應該多留意孩子網路使用狀況並共同制定使用時間,若孩子有出現社群恐慌等症狀,也應尋求專業協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