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諾羅病毒上吐下瀉 花蓮衛生局籲勤洗手

2022-02-16 發佈 趙佳韻 花蓮
幼童勤洗手

幼童勤洗手

季節交替是諾羅病毒的流行高峰,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且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到感染,花蓮縣衛生局提醒,諾羅病毒主要經由「糞口接觸」傳染,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安全與手部衛生,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肌肉痠痛、倦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諾羅病毒是經由「糞口接觸」傳染,病毒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的嘔吐物與糞便中,若吃進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觸摸過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後,再接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就有極大機會被感染。


諾羅病毒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並可能伴隨肌肉痠痛、倦怠、發燒等,通常感染後1至3天,會出現水瀉與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會持續1至10天。雖然症狀能在數天內改善,且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但仍須注意年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或免疫力較差的患者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朱局長提醒,預防諾羅病毒,應落實「勤洗手」,並且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若家中有諾羅病毒感染患者,可用漂白水消毒環境。另外,諾羅病毒與新冠病毒症狀類似,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