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小兒開放性動脈導管 心導管手術成功助二歲童恢復健康

2021-08-23 發佈 趙佳韻 花蓮
(花蓮慈院提供)開放性動脈導管術後

(花蓮慈院提供)開放性動脈導管術後

花蓮一名兩歲男童被診斷出有「開放性動脈導管」,經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以心導管治療後,讓男童恢復健康。小兒心臟科醫師裘品筠表示,大部份開放性動脈導管,已可運用心導管的技術關閉,很少需要開刀治療。

 

裘主任表示,嬰兒在母體時使用體循環,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嬰兒出生後二至三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運用肺循環,若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液會流入肺動脈,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

 

目前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心導管治療、手術治療等三種,有症狀的早產兒或動脈導管無法關閉的足月兒,可使用藥物,讓動脈導管收縮變小,或給予抗心衰竭藥物控制症狀,大部份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可運用心導管技術,放置螺旋線圈或關閉器來關閉,很少需要開刀治療。

 

裘醫師也提醒,小兒開放性動脈導管心導管手術,術後照護要特別注意,須減少嬰兒哭泣,以預防低血氧導致活動無耐力,較年長的孩童,則須觀察參與活動時的生理反應與情緒狀態,依發展需要與能力訂定活動計畫。(實習記者林晏伶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