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部執行原住民族語言推廣工作,並辦理「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繼撒奇萊雅語之後,泰雅語和賽德克語在今年都列入全球維基百科的語言列,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更多人關注族語,促進認同,達成族語活化和傳承。
教育部為了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及《原住民族語發展法》,以「本土語言生活化」及「原住民族語文字化」進行推廣,這項建置計畫讓耆老和年輕人一起合作,進行平台條目的翻譯、編寫,3月16號泰雅語和賽德克語正式成為南島語系中第32及33種列入維基百科語言列的語言,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臺灣目前有多種語言已經瀕臨滅絕,而語言的滅絕代表著文化遺產的流失,且難以再回復,如何保存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問題。
計畫主持人林修澈以「出口轉進口,外銷轉內銷」的語言活化策略推動這項計畫,讓族語登上國際平台的同時,帶動國人關注原住民族語言的活化和復振,在編寫的過程中,培訓族人的編寫能力,以族語翻譯國際議題的條目,達成民族知識和族語生活化的目標,計畫主持人林修澈表示,現在族語有文字,可以透過平台互相交流資訊,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語言、創造或是找回已經遺忘的詞彙,只要願意學習,語言便是活的。
目前已經可以在維基百科的語言列表中看到3種族語的條目,透過推動族語登上全球性的平台,使 更多人能夠關注、學習原住民族語言,讓族語能夠活化並繼續傳承。
實習記者:沈麗容/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