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寶寶吐奶勿輕忽 嬰幼兒胃食道逆流改善有撇步

2021-02-03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臺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成(右)表示,嬰幼兒的胃食道逆流與「賁門」未完全成熟有關,一般長大後會改善,但若症狀嚴重可能引起併發症。

臺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成(右)表示,嬰幼兒的胃食道逆流與「賁門」未完全成熟有關,一般長大後會改善,但若症狀嚴重可能引起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是成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但其實嬰幼兒也會有胃食道逆流,臺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小兒腸胃科醫師陳志成表示,嬰幼兒的胃食道逆流與「賁門」未完全成熟有關,一般長大後會改善,但若症狀嚴重,也可能會造成氣喘、吸入性肺炎,家長不可不慎。

 

在臺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相關症狀,成人因年紀漸長,位於食道與胃交界處的括約肌「賁門」無法正常收縮,使混著胃酸的食物隨著食道「逆流而上」,造成胸口悶痛、灼熱感、噁心及打嗝等症狀;嬰幼兒則是賁門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力量不足,溢奶、嗆奶、吐奶都是典型的症狀。

 

陳志成院長指出,嬰幼兒胃食道逆流,通常在出生6個月後就會改善,但若狀況嚴重也可能引起併發症,如若造成食道發炎,可能使嬰幼兒因疼痛不敢進食,導致生長遲緩及貧血;或是逆流時,食物進入氣管、肺部,恐衍生氣喘及吸入性肺炎。

 

由於嬰幼兒胃食道逆流會隨著賁門逐漸成熟而改善,家長只要了解原因,知道如何處理即可,陳志成院長建議,出生6個月以前的嬰幼兒宜少量多餐;喝完奶的嬰幼兒要先排氣、打嗝,不要馬上平躺;可以添加副食品後,多吃黏稠性的食物。若家長仍有疑慮,可以就醫釐清問題。

 

另外,成人的胃食道逆流雖然也是因為賁門鬆弛,但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心理狀況、工作壓力、肥胖都有可能誘發胃食道逆流,屬於一種「心身症」,陳志成院長本身也是胃食道逆流患者,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建議,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讓肌肉更有力,改善鬆弛,高度推薦一天吃2顆水煮蛋。

 

他強調,與其讓身體不適,不如直接面對、處理它,試著找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並著手改善,與病症和平共存,避免再度發生胃食道逆流,他也提醒,嚴重的胃食道逆流若控制不當,有導致食道癌的風險,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人,建議每半年或一年做胃鏡檢查追蹤,不可輕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