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2月11日「國際女性科學日」,科技部今年以「投入科學,不分性別」為口號,自2月8日起,在全台多處展開一個月的系列活動。由於女性參與科學以及投入科技研發領域,必須面臨許多的挑戰,科技部期望藉由「211國際女性科學日」的這些活動,鼓勵女學生親近科學,希望她們在未來,能夠投入科學研究或科技工作。
今年度「211國際女性科學日」自2月8號起在全台展開系列科普體驗活動。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表示,台灣有35%的女性科學家,卻只有23%的比例申請科技部的計畫。顯示女性在科學投入及學習方面,受到家庭照顧與生育的諸多限制,而必須離開研究領域,因此科技部在女性科學研究的促進上扮演重要的腳色。謝達斌次長也以去年福衛七號發射計畫的主持人朱崇惠,以及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為例,強調女性在科學領域也能夠有傑出的表現。期盼透過學習活動,科學家分享研究的心路歷程,降低女性參與科學的阻力。
清華大學跨領域科教中心戴明鳳教授協助串聯這次全台各地的科普體驗活動,她表示,科學教育應該從小開始投入,不分性別,也不分年齡。她鼓勵科學元素融入多元的親子活動當中,讓小孩對科學的興趣從小紮根。
「211國際女性科學日」也邀請2018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得主成功大學王涵青教授與台南女中學生拍攝蝦白點症研究影片,台南女中高二自然組學生楊喬卉說,經過拍攝體驗影片,她發現女性的細心和思慮周全的特質,讓她們在科學研究上有許多的優勢,她也希望藉由211國際女性科學日的活動推廣,讓女性科學研究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重視。
更多活動資訊,請上科技部科技大觀園活動專區網站搜尋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ctivity.htm。